免费咨询热线
2025年4月,美国财政部宣布新一轮关税调整政策,对全球贸易格局带来深远影响。作为跨境企业的“避风港”,香港在这场贸易变革中依然展现出独特优势。本文将深入解析美国关税新政的核心内容、香港公司的核心优势,以及其在全球贸易格局中的独特地位。
美国自2025年4月5日起实施10%的基准关税,覆盖所有进口商品;4月9日起对特定国家(如中国、欧盟、日本等)加征“个别化互惠关税”。例如,中国因对美贸易顺差达68%,需额外缴纳34%的关税(顺差比例减半计算)。4月10关税政策又迎来巨大变化,对全世界加征的关税,特朗普宣称,因为其他国家不报复,他决定暂停90天,但美国保留10%的所谓基础关税。因为中国还不屈服,美国要继续对中国加税至125%。但特朗普也表达了强烈达成协议的期望。看了一下白宫随后的补充,因为加拿大和墨西哥也不屈服,所以,这两个国家也例外,美国会继续加征更高关税。
关税政策基于《国际紧急经济权力法》(IEEPA),赋予总统快速实施权,且豁免范围有限,仅涵盖特定商品(如药品、半导体)和贸易伙伴(如加拿大、墨西哥的部分商品)。新政推高企业出口成本,迫使供应链调整,并加剧全球贸易摩擦。
香港企业首200万港元利润按8.25%(法团)或7.5%(非法团)征税,超出部分税率仅为16.5%或15%。非香港本地产生的利润(如转口贸易)可申请免税。研发支出最高可获300%税务扣除,特定行业(如科技、环保)享受额外减免。
香港作为国际贸易枢纽,零关税进出口、资金自由流动、高效物流网络。2023年香港转口贸易占总出口的98.7%,本地制造仅占1.3%。即使美国加征关税,香港企业可通过转口规避直接影响。依托普通法体系、双重征税协定(与40+国家签订)及成熟金融服务,降低合规与交易成本。
供应链调整:将生产转移至东南亚或内地,保留香港作为资金和贸易枢纽。利用美国“首次销售原则”(按首次交易价格计税),降低关税基数。开拓欧洲、东盟及中东市场,分散对美依赖。
相较于开曼群岛、BVI,香港毗邻内地,便于进入14亿人口市场,而开曼群岛无实体经济支撑。香港要求财务审计,但因此获得国际信任,适合长期运营;开曼则以零税率和隐私性吸引短期资本。相较于新加坡,香港企业税率更低,离岸豁免审查更严格。香港侧重内地与全球连接,而新加坡侧重东南亚市场。
2023年香港对美出口本地产品仅59亿港元(占总出口0.1%),主要涉及珠宝和金属制品,关税冲击可控。物流企业调整:部分香港物流公司在越南、马来西亚设仓,通过“多国分拨”降低关税成本。跨境电商转型:如Shein、Temu等平台计划提价10%-15%并拓展欧洲市场,以对冲美国关税。香港特区政府通过WTO申诉美国政策,并推动加入《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》(RCEP),强化与东盟合作。
尽管美国关税新政加剧贸易壁垒,香港凭借低税制、离岸豁免、转口枢纽地位及灵活的法律与供应链策略,仍为跨国企业提供关键缓冲。其核心优势在于:税务成本优化:通过两级税率和离岸免税,企业实际税负低于多数离岸中心。贸易灵活性:转口贸易与区域供应链调整有效规避关税冲击。长期合规与市场接入:兼顾透明度与内地市场机会,适合多元化布局。
随着企业加速全球化分散风险,香港的桥梁作用将进一步凸显。如需了解更多业务,欢迎咨询港丰集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