免费咨询热线
美国“对等关税”的靴子终于落地,美国对中国征收104%关税,今日正式生效!特朗普此前威胁,如果北京不在周二前取消对美国商品的报复性关税,他将把现有对华关税提高50%。北京则表示不会取消其34%的报复性关税。
在这一背景下,香港特区政府明确表态:继续保持自由港地位,对所有进口商品维持零关税。这一决策不仅引发国际关注,香港将重塑其作为“购物天堂”和“国际跳板”的竞争力。
中国香港是自由港!4月3日,中国香港特区政府发言人表示:中国香港是自由港,一直支持和奉行自由贸易,对所有进口货品包括美国产品从来不设关税,“美国以所谓对等关税为由对香港产品加征关税,违反常理逻辑。”
这意味着,即使美国宣布对香港产品加征关税,香港政府目前也并不打算对美国产品加征关税。那么作为单独关税区的香港,在特朗普关税风暴之下,是否会迎来新的发展机遇?
4月6日,香港特区政府财政司司长陈茂波在题为《沉稳应对 抢抓机遇》的司长随笔中写道:“我们会继续保持自由港地位,实行自由贸易政策,保障货物、资金和资讯等的自由便捷流动。”
他说:“地缘局势发展困扰全球贸易前景,香港作为国际贸易枢纽,短期内亦难免会受到一定影响。”
不过他表示,香港特区政府一直密切留意和评估有关情况和发展,并从多方面为本地企业提供支援,包括提供资金周转。
陈茂波称:“应近年单边主义持续升温,港商过去几年亦就出口市场作出了调整。”
数据显示,美国在香港整体货物出口的市场占比,已由2018年的8.6%缩减至去年的6.5%。与此同时,东盟和中东的市场份额则由7.4%和2%,分别上升至8.7%和2.9%。自2019年起,东盟已超越美国成为香港的第二大货物出口市场,排名仅次于内地。
因此,“在这个挑战和机遇并存的历史窗口,我们要继续巩固与传统市场的联系,更要进一步加快联动「全球南方」新兴市场,为港商以至内地企业开拓新通道、新市场,同时助力和巩固地区产业链布局的深度结合和效率优化,”陈茂波表示。
行政长官李家超表示,面对美国滥施关税,特区政府会在七方面加大力量,包括加快产业升级转型、加大发展科技创新等。他相信香港人定可克服挑战。
香港除面对这些全球风险,转口贸易和物流业也会面对压力。李家超说,对外贸易的企业,尤其中小企,以及跨境电商等,短期内无可避免会受到影响。李家超指,作为应对策略,特区政府会在七个方面加大力量。
香港财政司司长陈茂波多次强调,香港作为单独关税区,在“一国两制”框架下,长期实行自由贸易政策,对所有进口商品(包括美国货)不设关税、消费税及增值税。即便美国对香港出口商品加征关税,香港仍保持对美国商品的开放态度。
1、零关税的直接利好
香港自由港政策下,商品进口成本仅包含物流和运营费用,无需叠加关税。例如,美国向瑞士名表加征31%关税后,香港的免税优势使其成为全球消费者购买奢侈品的热门目的地。
2、间接成本优势:无消费税与增值税
与内地不同,香港不征收消费税和增值税,进一步降低零售价。以一瓶美国进口红酒为例,其在港售价可能比内地低30%以上。
特朗普强推关税政策,看似是一场“美国优先”的逆全球化操作。但他没想到的是,这种“硬脱钩”反而把全球企业推向了一个方向:寻找美国以外的新市场、新平台、新金融中心。香港,正好站在这个“新赛道”的起点上。
3. 发挥“超级联系人”和“超级增值人”的作用
擅长作为中介的中国香港特区,被认为仍可借助零关税优势强化其相关功能,以此发挥“超级联系人”和“超级增值人”角色。
一些相关计算显示:美国仅占全球最终进口需求的15%左右,无法主导全球贸易。即使美国完全停止进口,按照目前趋势,全球100多个贸易伙伴,或许也能在五年内收复出口损失。因此亦有一些欧洲媒体建议称:各国政府应该致力增加彼此之间的贸易往来,特别是服务业。
在这一过程中,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中国仍将继续坚持自由贸易往来。中国香港的不设关税优势,也被认为可成为吸引外资的避险天堂。陈茂波亦指出,“鼓励中国内地和环球企业用好中国香港这个内联外通的国际化平台,以发展业务、管理财资以至开拓新市场。”
中国香港特区立法会议员陈祖恒表示:中国香港可凭超级联系人角色助内企出海,建议业界转攻高增值领域。“建议中国香港业界不应再寄望美国大额订单,而应推动产业升级转型,从传统制造转向供应链管理、品牌设计及新材料研发等领域。”